农业农村部2019农业主推技术: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循环技术
农业农村部2019农业主推技术: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循环技术
一、技术概述
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循环技术是基于共生原理,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绿色农业新技术,就是在养殖池塘立体栽培植物,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利用鱼类与植物的共生互补,进行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传统池塘养殖的生态、休闲和景观“三化”融合,互惠互利。
该技术以“鱼-水生植物”共生为基础,经历了8年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形成了成熟的推广模式。近5年在重庆累计推广41.4万亩,总产值70.3亿元,新增纯收益11亿元,带动2.5万养殖户实现增收。在四川、云南、新疆等20几个省市累计推广近百万亩。
以重庆为例,2016-2018年,使用该项技术亩产水产品1286公斤,亩产蔬菜(水稻等)907公斤,亩均产值1.9万元,同比增长9.4%,亩纯收益5024元;较技术推广前新增产值7560.5元、新增纯收益3732元,分别提高 92.5%和141.3%。亩均节约水电等支出60%以上,三年通过植物消纳利用水体N、P约1442.8吨,有效缓解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保障渔业生态安全。通过池塘水体营养物质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约4.2亿立方米,将治理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对保育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要点
(一)植物栽培技术路线
1.浮架制作工艺
PVC管浮床制作方法
1.表层疏网:用2-4cm聚乙烯网片制作。
2.底层密网:用<0.5cm的聚乙烯网片制作。
3.PVC管框架:直径50-90mm的PVC管。
1.1平面浮床
1.1.1PVC管浮床制作方法
通过PVC管(50-90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吃草性类鱼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管径和长短依据浮床的大小而定,用PVC管弯头和粘胶将其首尾相连,形成密闭、具有一定浮力的框架。详见图1。
综合考虑浮力、成本和浮床牢固性的原则,以75管为最好。
此种制作方法成功解决了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与蔬菜共生的问题,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1.1.2 竹子浮床制作方法
选用直径在5cm以上的竹子,管径和长短依据浮床的大小而定,将竹管两端锯成槽状,相互上下卡在一起,首尾相连,用聚乙烯绳或其他不易锈蚀材料的绳索固定。具体形状可根据池塘条件、材料大小、操作方便灵活而定。详见图2。
竹子浮床
1.表层疏网:用2-4cm聚乙烯网片制作。
2.底层密网:用<0.5cm聚乙烯网片制作。
3.竹子框架:直径50-70mm的竹子。
1.1.3 其他材料浮床
凡是能浮在水面的、无毒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浮床如废旧轮胎、XPS塑板、泡沫板、塑料筐、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生态浮板及其他成品材料等,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浮床。
1.2 立体式浮床
1.2.1拱形浮床
拱形浮床
在PVC管浮床(图1)的基础上,在其长边和宽边的垂直方向分别留2个和1个以上中空接头,用PPR管或竹子等具有一定韧性的材料搭建成拱形的立体框架,如图3所示。
1.2.2三角形浮床
在PVC管浮床(图1)的基础上,在其长边和宽边的45°方向分别留2个和1个以上中空接头,用PVC管或竹子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搭建成三角形立体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三角形浮床
以上转载,若有侵权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