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遇到哪些挑战?
十八大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立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5月11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多位农业界人士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陈泽民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的格局和发展方式,都要及时地进行调整。
农业污染、食品安全、农业生产过剩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农业污染远大于工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内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称,从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面源污染普查报告来看,农业已经超越了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污染,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第一大来源,“也就是说农业造成的污染远大于工业、远大于城市。”
在温铁军看来,目前业界在讨论农业现代化的时候,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农业是我国第一大面源污染这个事实。“至今没有见到有多少讨论,无论是国内国外的研讨会把这两者做一点结合分析。”
其实在三四十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创造正外部性的行业,也就是说农业是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因此这叫正外部性,尽管农业自身没有收益。与此同时,那时候几乎听不到有今天这样的各种各样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或者说叫食品质量事件。
“过去尽管农业可能有所谓不现代化的问题,但它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结合是正向的,也就是说它不创造负外部性。现在当然我们把它叫做创造双重负外部性,一重是严重地造成了资源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污染,江河湖海水资源的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大气的污染,应该说面源污染贡献最大的是农业,这是第一重负外部性。第二重是严重的食品不安全。”温铁军说。
对于如何解决食品不安全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凯称,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非常重要。“我们的农产品过去只强调从源头,比如说从田头到餐桌的这么一个链条过程就可以了,但是在这个产业链的管理模式当中,忽略了反向追溯。而在欧洲,所销售的农产品都有条形码、都有识别的机制,能够方便查到农产品是从哪一个地方出来的。”
因此我们的农产品产业链管理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需要结合起来,应该有正向的一个结合,还应该有一个反向的结合,就是要把这个反向的机制建立起来,顺着这个产业链的末端进行后推,只有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才能够保障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生产过剩的隐忧
温铁军称,在我们强调农业现代化目标时,必须考虑如何避免农业生产的过剩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产业化,要发展适合中国农业的小规模农业,而非一味大规模产业化。
目前从全球来看,金融资本过剩的局面已然形成,由此带来的热钱涌入农业,已经给我国的农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后果。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如果按人均健康所需要的卡路里来计算,农业的产出量过剩30%以上。目前世界上80%的蔬菜大棚集中在中国,全球67%的蔬菜由中国生产,大量的过剩产品被浪费掉。以生猪为例,世界上约50%的生猪在中国,而我们只有占世界19%的人口。另外中国生产了世界50%的苹果、40%的柑橘。
温铁军指出,其实国际上早有研究机构指出农业也存在生产过剩,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温铁军认为必须考虑各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禀赋。“我们以北京地区为例,如果在北京郊区这种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方,大面积建设大棚,假如说把设施农业放在华北大平原上,其结果就是更进一步严重超采地下水,然后地表沙化和盐碱化,这是严重地破坏资源环境的做法,很可惜在农业领域中,仍然有许多地方在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继续这么干,包括大城市郊区,这是严重的不可持续的。”
在一位农业界人士看来,一般大规模农业产业只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那种特殊地域里会出现,而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根本不具备这种大规模种植的条件。包括欧洲其实也基本上算是小农场农业。
“欧洲是小农场,因为没法跟大农场竞争,所以欧洲欧盟财政的40%是补贴给农业的。平均每个欧盟农场一年要得到1.8万到2万美元左右的补贴,这就是客观事实。并且还制定一系列的壁垒,包括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甚至社会壁垒。”目前,亚洲农业普遍是小农农业,对这种形态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和农村经济相关的产业,都包装进综合性农协,农民才能在其他的产业领域中获取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农民才愿意维持农业,否则他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也将很难实现。
农业品牌建设任务紧迫
农业品牌建设同样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推出了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品牌的要求。因此说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农业部副部长朱保成认为,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的比重接近50%,农产品价格仍然是农民最关心的因素,农产品能否实现顺畅销售,能否卖个好价钱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能否稳定增长。
近年来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是相对于有品牌的产品来讲,没有品牌的产品容易滞销卖难。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拓展农产品市场,形成优质优价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需求,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
在朱保成看来,我国是农业大国,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我国还不是农业强国,最突出的就是缺少一批像荷兰花卉、津巴布韦烟草,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品牌